粮油储藏 粮油市场 粮油行情 欧宝官网在线入口app
 

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4-02-23 粮油储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粮食总产量先后迈上1200亿斤、1300亿斤台阶,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强的小麦,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

  沧桑之变,如今的河南粮食不仅给国民带来安全感,更带来了“满足感”和“幸福感”。

  旅途劳顿,中途休息的时候泡一碗方便面,全国5包方便面中有2包来自河南;

  元宵佳节,一家人其乐融融,必然少不了一碗甜糯的汤圆,全国5个汤圆中有3个来自河南;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想吃饺子吗?全国10个水饺中有7个来自河南;

  而孩子们和年轻人最爱的辣条、酸辣粉,河南都是生产第一大省……

  短短数年间,“中国碗”已经装满了“河南粮”,“中原粮仓”慢慢的变成了“国人餐桌”。如此华丽的蝶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先后4次到河南视察,每次都必看农业、必讲粮食。河南牢记习“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积极推动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切实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

  河南粮食只有做到“优粮优产”,才能让国人“吃饱吃好”。

  “自打种上‘订单地’,我就没有为粮食销路发过愁。”南阳市镇平县种粮大户老甘说。这几年,备耕前他就与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想念食品”)签订种植合同。小麦还地里,就已经有了“婆家”。

  老甘说,过去,自己种粮,价格不稳定还卖不上价。现在按照企业的标准,种植优质品种,生产绿色粮,农民不需要过多的担心销路,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每亩地可增收280元左右。

  在镇平,同老甘一样享受到小麦优价的农户累计有4万余户。“订单农业让农企达到了‘双赢’。”想念食品董事长孙君庚说,实现以高品质的产品加工引导优质粮食品种种植,以优质粮食品种种植保障优质粮源供应的良性互动。

  该企业与杨营镇、郭庄乡等优质粮生产核心乡镇合作共建“想念农场”,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与农民合作社及种粮大户签订订单合同,并组织专业团队对种植户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储存”“统一加工”的六统一模式,实现小麦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运营,聚力打造绿色优质粮食原料供应基地。截至目前,想念食品繁育优质良种小麦种植培养面积达30余万亩。

  “近年来,我省各地紧紧围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推进‘优粮优产’上做文章,凸显了粮食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反哺和引导作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产业高质量发展处处长姚大红说。

  她说,首先,我省优质粮源基地明显地增加。粮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粮食”“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优质粮源基地。其次,粮食种植结构持续优化。支持粮食购销、加工公司提高优质粮食收购价格,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粮食,既解决了农民种植的盲目性,又通过加价回收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逐步实施优粮优产,我省粮食种植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全省优质小麦养殖面积达到1628万亩,优质花生种植培养面积突破1900万亩。

  去年,我省粮食总产量为1357.87亿斤,位居全国第二。与此同时,河南还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今年4月,总规划面积为1476平方千米的“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正式印发,河南开始全力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

  作为中原农谷核心区的核心,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一期建成启用、先正达夏玉米研发中心试验基地建成投用,多个小麦、玉米新品种最高亩产均突破900公斤大关……

  在想念食品智能产业园里,无人值守的收储系统实现了小麦收购24小时全自动化;电子麦粒色选机可精准剔除病斑异色的小麦;自动化面粉磨制生产车间,一粒小麦可以给它分成137个不同的出粉部位,再进行组合搭配,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同时,他们还承担了多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了近400个单品,已拥有90多项生产技术专利。2022年,销售额超20亿元。

  此外,永城市依托全国小麦粉知名品牌示范区金字招牌和得天独厚的富硒小麦粉资源优势建设食品产业园区,推进饲料、面粉、面制食品、酒类等产业集聚发展,现有皇沟集团、麦客多食品、卢师傅等重点企业,已具备20万吨强化营养食品、5万吨含酒饮料和10万吨高档休闲食品生产能力。2022年园区食品产业总产值近100亿元。临颍县重点发展休闲粮油食品,建成了中西部最大的休闲食品基地,年产值突破250亿元。粮油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

  壮大经营主体,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河南加快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高效承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带动全省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目前,河南创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23个,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0家。2022年前三季度,河南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39.94亿元,增长4.7%。

  今年,一场大范围持续性阴雨天打乱了我省麦收的节奏,部分地区出现籽粒萌动和穗发芽现象,让夏粮收购工作也面临着考验。

  提起这场减灾减损的战斗,滑县留固镇双营村村民朱松行回忆,当时滑县各地,村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空地全部腾出,供村民晾晒粮食。他家的9亩小麦全部及时晾晒,这都得感谢粮库提供的场地。

  “小麦抢收下来后,晾晒十分重要。”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滑县直属库主任孙正朝说,“夏季强对流天气比较多,我们要求全员24小时在岗,并准备了充足的覆盖膜,以保障进库晾晒小麦的安全。”

  据悉,小麦收获期间,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仅用40小时,下发了受损小麦收购工作方案,明确以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定点收购、专仓储存、定向销售、分类处置、全程监管的原则,对受损小麦分类施策、敞开收购。并制定了《河南省2023年夏粮收购操作指南》,明确受损小麦收购、处置工作要点,规范操作流程。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迅速公布了本地受损小麦收购政策和指导价格,累计确定定点收储库点826个,最大限度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同时,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优化为农服务,引导大型粮食收储企业、地方粮库为种粮农民提供晾晒场地478万平方米,并积极组织产销对接活动。据统计,目前全省各地累计签订产销合同87亿斤,达成产销合作意向130亿斤。

  近年来,我省在粮食收购方面,坚持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双轮驱动,既为市场发挥作用让渡空间,促进优粮优价,又在特定时段启动最低收购价,保障种粮农民基本收益,全省已形成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的粮食收购新格局。

  截至8月20日,全省累计收购小麦249.6亿斤,比2022年同期增加27.82亿斤,基本大头落地,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弓说,多年来,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持续加强市场监测调度,实时掌握企业小麦收购进度和价格情况,指导企业挂牌收购、按质论价,确保农民卖“明白粮”。统筹推进市场化收购与政策性收购,创新开展地方调控粮收购模式,建立10亿元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市场收购。围绕优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优质粮食专收、专储、专用,增加农民种粮收益,提高优质食品供给能力。全社会年均粮食收购量保持在700亿斤以上,有力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目前,我省粮油库存充实、供给充裕。全省各类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共计4395家,实现城乡全覆盖。在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增长、粮食消费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面对近年来异常复杂的国内外市场形势,我省充足的粮食储备和完备的粮食应急体系,使我们有底气、有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迅速作出反应,有效保障了全省粮油市场基本稳定。

  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随着时间推进,政治体制和国内外形势的转变,我国粮食储备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后,从最初备荒的“甲字粮”、备战用的“506粮”,到如今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的粮食储备体系,在稳市、救灾、恤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持续深化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储备粮管理制度,我省于2021年修订出台《河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建立省市县三级原粮储备、大中城市成品粮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在此基础上,于2023年筹建河南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在粮食收购、仓储领域的布局,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

  “该集团的建立有益于推动省级政府储备粮集中统一、安全高效管理,更好发挥省级政府储备粮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田说,最终达到“专企管理、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核算”的改革目标。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储好粮,既是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的重要环节,更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应有之义。”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督查专员卢欢说。

  政策是储好粮的前提和保证,科技是粮好储的关键和支撑。天热了有空调,天冷了有暖气,人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可您知道吗,粮食的居住条件一点也不比我们差,甚至要更好!

  8月24日,记者来到河南省首个仓储智能化建设试点单位——郑州兴隆国家粮食储备库。

  这里的粮食储备库外观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内在处处都是高科技。这里的储备库具备内环流控温系统、空调控温系统、智能氮气气调系统、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等,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

  “举个例子,昨天下了雨,空气湿度高,粮库里的智能通风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开始发挥作用,自动关闭早上打开的窗户,根本不需要人工操作。”兴隆粮库主任王伟说,智慧存储还能保证人们吃到绿色健康的粮食。过去储存粮食多用磷化铝熏蒸杀虫,熏蒸后粮食有化学药剂残留。智能氮气气调系统通过把氮气浓度提高到98%以上,降低粮仓中的氧气浓度,从而有效杀死害虫,达到绿色储粮的目的。

  据统计,智慧存储的粮食,损耗率特别低,4年只有0.5%左右,而普通农户存储的粮食一年损耗率就高达18%左右。

  “科学储粮能大大降低粮食损耗,从某种意义上说,减少损耗就是增产,这也算是我们河南粮食人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作出的贡献吧。”王伟说。

  损耗减少了,粮食的口感和营养有变化吗?粮油质量检验员、高级检验师司雪梅特意给记者做了个蒸煮实验,这是国家对储藏小麦进行品质判定的重要检验项目之一。掀开锅盖,热乎乎的4个大馒头散发出一阵麦香。它们分别是用存储了3年、2年、1年的小麦磨粉制成的馒头。“你看,这个馒头用的面粉是3年前储藏的小麦制成的。”

  掰开馒头,她认真品尝说:“口感微甜,不黏牙,综合评测能达78分以上,符合标准。”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小麦的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指标,数据再次证明,这里储藏的粮食质量很高,还能继续储存,成为老百姓餐桌上合格的主食。

  我省扎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实施粮食仓储智能化和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粮食储存条件。争取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粮食企业实施“低温储粮”“氮气储粮”项目,推广低温储粮、氮气储粮等现代化绿色储粮技术,实现粮食保质保鲜、“常储常新”。粮食仓储智能化升级全面完成。

  按照“实用、管用、好用”原则,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高标准粮仓、绿色仓储设施、应急能力建设。截至目前,河南省拥有气调储粮仓容219.36万吨、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452.08万吨;建立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动态远程监管、粮库在线监控,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有效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目前,我省完好仓容超过90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粮食物流通道全面打通,省级粮食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仓储数字化管理取得突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地方储备任务,建立并完善了省市县三级粮食政府储备。稳步推进我省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政府储备结构、品种不断优化,布局更趋合理,形成了政府储备以省级储备为主,市县级储备以市级储备为主的新局面。

  通许,河南开封的一个县,历史悠久,但经济相对落后。然而,这座小城却在中国食品行业中声名大噪。

  10桶酸辣粉、8桶在河南,6桶在通许。据统计,目前该县年产酸辣粉7.2亿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2022年5月,通许县获批成为河南省首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以来,聚焦当地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全产业链,积极建设“中国酸辣粉之都”,不断激发消费活力,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通许特色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之路。

  今年2月,通许县政府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开启共建“中国酸辣粉之都”工作。目前,通许县淀粉产业园已经启动,并先后与京东集团以及嗨吃家、食族人、麻六记等速食酸辣粉知名品牌达成合作意向。为实现酸辣粉产业集聚发展,该县规划建设了总面积2730亩的酸辣粉产业园区,园内规划有酸辣粉及其配料的生产、包装、冷链物流、研发质检等项目,预计今年9月一期正式投入使用。

  近年来,河南凭借产业基础、资源、区位等优势,持续发力酸辣粉产业,形成了以甘薯种植、淀粉加工、机械设备制造、粉丝和配料生产等为主的酸辣粉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全省红薯种植培养面积常年在40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3位;全国80%的酸辣粉都产自河南。

  河南培育发展了以景森农业、绿健农业等为主的淀粉生产企业;以双景农产品、盛田农业等为主的粉皮加工企业;以多福多、华泰机械等为主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以王守义十三香、莲花健康等为主的调味品企业;以丽星、豫道等为主的酸辣粉代加工企业,建立起全链条产业优势。

  2022年12月15日,“辣条一哥”卫龙于河南省漯河市举办了“云敲锣”上市仪式,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卫龙食品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作为“辣条一哥”,卫龙食品的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在细分品类市场所占份额均是第一。

  与烩面、馄饨、水饺、汤圆这些传统的方便食品和冷冻食品相比,酸辣粉、辣条更受年轻人的青睐。河南粮油产品的阵容更丰富,品牌更亮眼。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粮食产业经济强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有效途径。

  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发展粮食产业作为重头戏,印发《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是全国省级政府首个贯彻落实习关于“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讲话精神,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指导性文件。

  《意见》要求,到2025年,全省粮油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主食产业化率达65%以上,粮油精深加工产值占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达4000亿元以上;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粮油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大幅提升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能力,基本建成以小麦、玉米、稻谷、油料等为重点的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目前,河南正处于从粮食大省迈向粮食强省的关键时期,加快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我省出台《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导农产品加工公司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推动冷链食品、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等加快升级,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加大粮油品牌培育力度,打造河南粮油公共品牌。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产业模式,打造全国重要的预制菜生产基地。

  为了加大粮油产品区域品牌培育力度,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现有原粮地理标志品牌、粮油企业产品品牌的基础上,研究谋划若干粮油区域公共品牌,把不同区域农产品差异性体现出来,增强粮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粮食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022年7月,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专门印发了《河南省粮油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对未来五年全省粮油品牌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提出了建设“1个省域公共品牌+N个区域公共品牌+N个企业品牌”品牌体系的目标,对“河南好粮油”产品遴选和品牌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方案》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域公共品牌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区域品牌,培育5—10个知名区域公共品牌,遴选300个“河南好粮油”产品,“中国好粮油”产品数量达到100个,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0个。全省“1个省域公共品牌+N个区域公共品牌+N个企业品牌”品牌体系基本形成,支持建设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一批知名粮油企业品牌,形成河南粮油梯次品牌体系。

  “好粮油”工程的实施对我省粮食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剑分析,这会促使企业不断地加大投入、提质升级,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同时行业与企业要不断加大宣传,将智能化生产、绿色储运与流通、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控制等展现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对粮油加工行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此外,为了鼓励和引导各类粮食企业打造完整的供应链,我省以市场为导向,以粮油大型企业集团为引领,以产业集聚区或产业集群为依托,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或推广应用关键性共性技术为支撑,通过建立产业联盟、产业综合体等方式,促进粮食收储企业沿着产业链,与前向的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后向的加工销售企业,乃至粮油机械加工公司、涉粮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加快一体化进程,推动我省粮食流通从侧重收储环节向统筹“产购储加销”各环节转变,构建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目前,我省共拥有“河南好粮油”产品295个,“中国好粮油”产品36个。全省涌现出的“三全”“思念”“白象”“多福多”“千味央厨”“豫道”等粮油产品享誉全国。“作为全国口粮生产、加工第一大省,河南牢记习殷殷嘱托,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基础上,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的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吴祖明说。

  “十四五”期间,河南粮食产业保持年均11.9%的快速增长态势。如今的河南,正加速实现由“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世人餐桌”的历史性转变。记者 李若凡